
日期:2015年1月24日
唐三藏師法玄奘奉旨譯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傳講
丁四斷疑生信
戊一初重校量斷疑
己一 釋不能相因得有相果疑
佛告善現:「於汝意雲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宜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何以故?如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已足。」說是語。
世尊繼續問道:“須菩提,你認為如何?通過擁有相貌,可以見到如來嗎?”須菩提回答道:“世尊,確實不能。為什麼呢?如來所說的擁有相貌,其實是無擁有相貌。”
佛繼續說:「善現,應否以具足相好來標準如來呢?」善現回答:「不可以,世尊!看不到具足相好就認為這就是佛。為什麼呢?所謂諸相具足,只是化身佛佛遷異的諸相具足,而非法身離開佛。
佛復告具壽善現言:「善現,諸相具足,皆是虛妄;皆非相具足,皆非虛妄;如是,以相、非相應如觀來。」說是語已。
世尊言:“有相即是欺,無相即是無欺。是故,以無相觀照如來為相。”
佛又告訴善現:「化身佛雖然具足勝妙相好,但皆是虛妄不實的有為法,然而法身佛出這些遷徙異相好,雖以無相為相,並非虛妄。是故若遠離相、非相這些心所行境,都能見到如來。」
我們要成就佛果,就必須累積無量福慧資糧,先前能獲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色身;夜間能得佛智慧法身。 (註30)無菩薩催促今世俗努力修波羅蜜相應行者,應積聚無量福德資糧,期能證「具足」的佛色身(註31)。因為欲得佛色身是「十八個行所住處」中的第三個菩薩修行階段。無著菩薩又提醒行者:佛色身雖百福星,大家亦是緣起性空。眾生因煩惱障蔽慧眼,妄執佛色身是實有;卻重視佛果最危的法身。 (註32)為什麼凡夫會重視佛陀的法身呢?因為佛的法身都不是凡夫心識活動的範圍(心所行境);換言之,世俗的語言概念是認識不到佛法身的。 (註33)所以佛在本經後段第二十三疑說了這句偈頌:「諸以色觀我,以音聲尋我,彼生履邪斷,不能當見」我。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 」換言之,在勝義諦而言,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具足」的化身佛,是虛妄不實;相反,在勝義諦而言,「非相具」 (註34)若我們明白不單佛顯現各種身相是虛幻,乃至一切事物所顯現的相想,如是菩薩摩訶訶薩,如(依著)不能相、想應行布施。 」無著菩薩再具體地教導我們不執著一切相想的方法;「經言:『如行相、非相應觀如來』者,此為故,謂相應三昧及攝」亂心時,於彼相中非相見故。 「修行時當散亂煩惱生起,須遠離相、非相這些心所行境;或可以直接一點用鳩摩羅什所說:「凡一切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世親菩薩則從有為法的觀點分析,認為化身佛的諸相具足,皆具佛祖遷異,即有生住滅的現象;故無價值,不是勝相。 「若慮集造,妙相非勝相;佛祖異故。」其實,法身佛不是由造作,全無佛祖遷異,離開因三相遷異,即以無相為相;這才是如來真正的本性;「無此(爭遷異)謂如來。」(註35)世親菩薩叮嚷追求尤其是累積福氣的人要來(註36)
己二釋無相因果眾生難信之疑
庚一善現問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有情,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時,聞說如是色經典句,生實想不?」
須菩提問:『未來世,末世,最後五百年,善法滅盡之時,若有眾生,聞是經言,得解其中之義? ’
善現問道:「世尊,未來例如五百年後,如來正法將滅時,第六百年開始的眾生聽到這樣具有特色的般若經典語句,會否生起真實的信心?」
庚二佛釋疑
辛一後世有具戒德慧之菩薩能信此經
佛告善現:「勿作是言:『頗有情,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時,聞說如是色經典句,生實想不?』然復善現,有菩薩摩訶薩,於當來世後屍後分,後五百歲時,正復善現,有菩薩摩訶薩,於當來世後屍。
世尊回答說:「須菩提,不要這樣說!是的,那時還會有這樣的眾生。須菩提,即使在那時,也會有菩薩,他們有良好的行為,有德行,有智慧,當聽到這些經文時,他們會理解其中的真理。
世尊回答:「善現,不要這樣說!即使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亦必持戒清淨、福德圓滿、具(能斷我想、法想)智慧的菩薩聽聞這樣有特色的般若經典語句,會相信這是真理。
在解答前面第一個疑惑時,佛開示了甚深的教法,例如修行佛法不能在勝生安樂的層面上修煉,最重要的是追求定善解脫。在追求佛果的同時,我們明白佛果包括佛色身和佛法身;由此而來積聚無最重要的是,佛指出於世俗諦見化身佛諸相具足是虛妄,但見非相。具足的佛法身就不是虛妄;因而急以般若得佛法身更顯價值彌珍。但善現心生懸疑:世俗凡夫的慧眼為無明障蔽,心靈已處處境界愚昧;若五百年後正法將滅,遇上末法期(註) 37),修行人會信此甚深教法嗎?接下來佛解開善現長老的憂慮疑問說:乃至末法時代,只要修行人具足戒德慧、世曾值遇如來教導和能達到我想、法想,這些菩薩是會相信般若法門的。
註:
- 賈曹傑(1364-1432)在解釋《六十正理論》《善根迴向》中「由福智資糧,期獲二淨妙。」時說:「由何法而得彼身(色身和法身)耶?是在後得位時,習糧加糧等福德資,根本上積水之時的智慧;
- 《金剛般若經論》〈欲得色身〉曰:「經言『相成就』者,顯如來色身故。」
- 如《入中論》《哪佛地》頌十七解釋法身:「盡焚如乾薪,諸佛法身最寂滅,爾時不生亦不滅,由心滅故唯身證。」月稱菩薩在《自釋論》中補充說:「因是此智真義境,諸心所終不轉諸心。」
- 宗大師在《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解釋法身時說:「佛智本性身由智慧火,盡焚一切如乾薪之二相(人相、法相)同等境,即如同一自性不生行相而轉。智慧自性不生行相之彆滅真,即是諸佛之法。宗大師更引本經第二十三疑曰之偈頌:「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說明佛恆常安住不生不滅的法性中,這就是諸佛導師的法身。世人以諸相具足是見不到佛的,只見各人心中自己以名言安立的「佛」而矣。
- 《金剛般若論》〈欲得色身〉雲:「於第一義,相具足為虛妄,非相具足為不虛妄。」第一義,指勝義諦。
- 《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頌八。
- 譯如雲:「如是明解如來性已,雖為佛果而行布施,非著法施,即是除息。」
- 一般說法指釋尊滅後,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正法時期教、行、證俱備;像法時期只有教行;末法時期只有言說教法而無修無證。而根據《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五,將後五百歲理解為五五百年,分別將佛滅後第一年至第二千五百年劃分五個各有特色的五百年。 「於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貨櫃我法解脫加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禪定三昧得住加固;次五百年讀誦聞多聞多得住加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加固;次五百年我法中鬥螢言頌白」意思是佛滅後首個五百年正法如同佛在世時一樣興盛,修行人都決定得解脫;但再決定過五百年少人解脫,然而大多數人能得什深禪定;再過五百年,修行人只熱衷聞思佛法,甚實修。到塔寺加固期,修行人蹲形式,熱心於建塔寺造佛像。由佛滅後二千年至二千五百年,大多修行人廢三學,以造口業,興詔相;互設障礙,各地皆為能事。若以佛滅於公元前五三年四計算,二千五百年相當於公元十九五、七年。
應用思考問題
- 何謂佛之「三身」?佛三身中,何者是無為法?何者有為法?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善佛是有為法抑或無為法?
- 欲求色身是菩薩修行的第三個住處;如何得佛色身?為何世親菩薩要求我們積集無量福德資糧時,要切記「如來性以無相為相」,雖為佛果而行布施,非著法而布施,才可起疑情呢?
- 為何佛說:「原來諸相足,皆是虛妄;原來非相足,皆非虛妄。」? 試依無著菩薩、世親菩薩所言解釋。
- 玄奘法師譯本:「諸相具足皆是虛妄,或許非相足,皆非虛妄;如是相、非相應觀如來。」鳩摩羅什譯為:「凡一切相,皆是
- 試比較第一疑點和第二十三疑點。
- 為何善現長老憂慮末法時期的眾生不信受般若經典?
- 對於如何劃分正法與末法年代,雖然各部經論都有不同的說法,但正如龍欽心髓傳承大德頂果欽哲仁波切(1910-1991)所說:「『期』是指因聖者誕生於世間時期,也或因魔祟毀滅的時期,由生或法滅而定義;只要有人肯正法修行,無不立證果位。你意下如何?試評之。
- 佛不同意正法滅後就沒有人修學般若法門,哪一類人可以在末法時期仍依經起修,獲得證位?
主辦單位:大圓滿佛教中心
佛學講座:《完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