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15年5月23日
唐三藏師法玄奘奉旨譯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傳講
佛復告善現言:「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據三千大千世界盛滿七寶,持用布施;若善男子或善女人,加工法門,於是四句伽陀,受持、讀誦,何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為因緣所生福,乃至無數前。
世尊言:如果有人能從這部佛法中,取出一部四句偈語,為他人詳細宣說,那麼,他將因此獲得更大、無量、不可計算的功德。
佛又對善現說:「但若有人將本經般若法門其中四句頌領納於心,記令不忘;除將經文背誦得滾瓜爛熟,徹底通曉文義外;又向他人詳解,教人依此教言修止觀;無數故會比以七寶盛滿三千大千世界持多福的人,先用得的無量。
四句伽陀,泛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內任何四行共三十二音節構成的偈頌。經文中佛以「多」來形容由財施而獲得的福德聚;用「無量無數」來形容以無相法施所得到的福德聚。
無菩薩以福相法身來解釋經文。福相法身是「法身住處之一」,所以福相法身應是報身。法身與報身持本無嚴格,但分別從法身分出報身是因契證法身(註解55)和攝於因地所積累的功德聚(註解56)兩者而有。
何以故?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阿耨多羅三菩提皆因出,諸佛世尊皆因經生。
為什麼?因為從中誕生瞭如來、阿羅漢、正等正覺者的無上正等正覺,從中誕生了諸佛、世尊。
(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廣為他人宣說開示此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教人依此法門修止觀竟有如此大功德呢?)因為聞此經,繼而依教修行,才能得無上菩提,顯露法身(真如);並以此為本,繼而依教修行,才能得無上菩提,顯露法身(真如);並以此為化身,能生經為化身。
自己受持讀誦、妙通利、他人宣說開示、如理作意此經教,故為緣,可證得佛三身。世親菩薩提醒修行人要注意:為什麼無上菩提用「出」字?為什麼諸佛世尊用「生」字? 「何故菩提言『出』,諸佛言『生』?』先前的如來、應、正等覺指佛之法身;因為法身真如雖為一切有情及宇宙的共同現,但為二障(所煩惱、相同障)覆,不得顯露;現以聞之修此夜之佛、世尊是報身和化身,修行人依此經發心、不於事、不相想而修六度,積無量福慧資糧;得無上菩提後生報身和化身;因法身本有,而報身、化身皆依無漏福智如世親菩薩在《論釋》中說:“言菩提者,即是法身……是得彼之因,非是‘生因’。若望此餘,受用(報身)化身,是生因故,由此親能持菩提故,生福甚多。”
那麼善者何?善現,諸佛法、諸佛法者,如說為非諸佛法,是故如說名諸佛法、諸佛法。 」
因為如來說,佛的特別法,就不是佛的特別法。所以才叫‘佛陀殊法’。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有這麼大的功德呢?因為這是十方諸佛親證真如的最勝教法,不是普通世俗人同類、能證的教法;所以《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堪稱十方諸佛共證的教法,是最勝的教法。 」
戊二二重校量斷疑
己一斷聲聞得果是取疑
佛告善現:「於汝意雲何?諸預流者不作是念:『我能證得預流果』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諸預流者不作是念:『我能證得預流之果。』以故?世尊,諸預流者不作是念:『我能證得預流之果。』以故?世尊,諸預流者不作是念:『我能證得預流之果。』以故?世尊,諸預流者。者,無少所預;故名預流;不預色、聲、香、味、觸、法;故名預流。
世尊問他:「須菩提,你想一想,入流者的果位如何?我玷污了入流者的果位嗎?」須菩提答道:「並非如此,世尊!為什麼呢?因為世尊,他未曾證得任何法。因此,他被稱為『入流者』。他未曾證得任何東西、聲法、因此,他被稱為『入流者』。他未曾證得
佛再問:「善現,你意下如何?得到預流果的人會這樣想:『我已證得預流果』嗎?」善現回答說:「不會,世尊;為什麼呢?他因為未曾執著過取得預流果,所以才能斷除各自煩惱,趣入聖賢之流,故名預流者賢聖。
有人便質疑,在經中常提到某人得預流果,佛亦常授記某人得阿羅漢果;作為當時無為果的聲聞四果便應有取。佛以兩點解釋了此疑點。
首先,聲聞四果都是依修行人斷除以我執為中心的煩惱障的深淺程度而名言安立有預流果、反對果、不還果和阿羅漢果不同階位。當聲聞修行人斷煩惱現量證生空真如(註57)時,是不會有任何我想、我執的;所以證得預流果的賢聖,不曾於現量證生空真如時生起「我現在證得預流果」這種念頭。 (註58)
其次;所謂「預流」,是指參預聖賢之流的意思,預流果是聲聞乘修行人,住於見道第十六心剎如;(註59)並永斷薩迦耶見(執五蘊身為我的惡見)、戒禁分別取見與疑見等心。釋60)因他已預入出世間聖人之流,所以不會預入世俗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更不會在世俗六塵的境地相生起我執、有情執、命者執及補特伽羅執。所以亦不會執「我現證得預流果」。
註:
- 誠如月稱菩薩《入中論》《究竟佛地》頌十七雲:「諸佛法身最滅滅,爾時不生亦不滅,由心滅故由身證!」這裡說「由身證」的身是指報身;報身是由法身等流而生。參見拙作《入中論講義》頁六五三及六五九註四。
- 依龍欽心髓的說法,報身有七種功德;分別是無自性(遠離虛妄當今出的實我實法)、無滅、大悲周遍、相續不斷、大樂、和合和受用圓滿。
- 唯識學家將真如顛倒兩種:斷以我執為中心的煩惱後顯出的真如稱生空真如;斷以法執為中心的同樣障後顯出的真如稱法空真如。
- 宗喀巴大師在《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中引經文時解釋:「此謂若預流者,於能得人及所得果執為實有而作是念:『我能證得預流之果』,即為執我。蓋執補特伽羅實有,即補特伽羅我執;執果有,即法我執。 所言預流者不執實有能證果者,約彼無實執所著之境;於後三果亦應如是知。
- 有關聲聞四果的斷證功德情況,參見無著菩薩《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六〈抉擇擇分中得品之一〉。
- 《成唯識論記》雲:「如是總十煩惱中;六通俱生及分別起,任運,思察俱得生故;疑後三見唯分別起,要由惡友及邪教力,自審思察方得生故。」(見中華書局版,《成唯識論校錄》惡見再分為五種: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看見、戒禁取,此名別。貪、嗔、痴、慢、薩迦耶見(身見)和邊見這六種有的與生俱來有,不待思慮任運生起,其行相必然,叫俱生煩惱;有的要待邪說歪風及自身謬妄思慮分別而生起,其行相粗顯煩惱,叫分別為邪說。而疑、邪見、見取和戒取只是分別煩惱。經文中所指的預流果,永斷薩迦耶要見中分別煩惱、疑見和戒禁見。換言之,分別煩惱可在見證道預流果一時斷之;俱生煩惱卻在修道證黎明、不還、阿羅漢等果才漸漸斷除。
應用思考問題
- 佛說以七寶盛滿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其福德也比不上自己受持讀誦、何故通利及為他人宣說開示,如理作意《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請依經文詳釋。有人認為此喻太跨張,你意下如何?
- 佛在第一校量功德中說,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為他人宣說開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除說此經開講是十方諸佛共證境界;除能斷定障、照障,顯露法身真如外,乃至修行人因之可證法報化三身功德。復又於第二次校量中提及修行人如用心受持讀誦,細微通利,並為他人宣說開示,如理作意此《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則此之處人應受天人代表,又他所在之處,就如佛靈廟,亦如佛釋尊部修行。試將此第二功德校量所說持經法施的殊勝功德一一列陣。
- 試以白話解釋「諸佛法、諸佛法者,如說非諸佛法,故如說名諸佛法、諸佛法。」。
- 尊說預流果不可取的原因有二:第一,聲聞修行人見道時,以無分別根本智證悟「人無我」稱為「生空真如」境界,其次若執「我能得預流果」,他便不可能證果。果,以致名言安立聲聞修行人能斷遍計薩迦耶見、戒禁取見和疑見這分別分別煩惱。若修行人妄起分別,認為「我能取得預流果」,這人根本不可能是預依流果聖人。試經文詳述之。
- 何謂分別煩惱、俱生煩惱?預流果所斷是哪些煩惱?
- 何謂生空真如?何謂法空真如?聲聞四果聖人體證是雕塑真如?菩薩體證是法定真如?一般人有何表徵?宗喀巴大師又有何表徵?
- 為何聲聞四果現觀證生空真如時,要先以無分別根本智完成斷證功德,然後才日後得智名言安立證境?你能在所讀過的經論中找出依據嗎?
主辦單位:大圓滿佛教中心
佛學講座:《完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第八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