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夏日南大嶼郊遊徑獨自覺醒

在那個晴朗的週日早晨,紅衣小僧滿懷期待行至香港南大嶼山郊遊徑。清新的空氣中混合著海風與松針的淡香,他步履輕盈,沿著蜿蜒的山徑前行。路途之中,陽光透過枝葉灑下斑駁的光影,每一處轉角都仿佛藏著大自然賜予的智慧與啟示。

行至半程,一片鬱鬱蔥蔥的松樹林突然展現在眼前。這裡靜謐悠遠,鬆樹盤根錯節,彷彿歷經無數風霜卻依舊昂然挺立,正如修行者必須懷抱定力,堅守信念。小僧隨著林間小道輕行而入,耳際便傳來低吟迴盪的松濤聲,樹葉間傳遞的風語似在訴說世間無常、眾生緣起的真理。一股涼意隨著風霧輕輕撫過他的臉龐,瞬間驅散了行山中難免積聚的疲倦與都市俗務的塵囂。

前行中,一塊古老而莊重的大岩石映入眼簾。那岩石表面早已布滿歲月的痕跡,仿佛記錄著無數修行者曾來此靜思的瞬間。紅衣小僧靜坐於其上,閉上雙眼,任憑松濤在耳畔低吟,任那涼風拂過心田。此刻,他彷彿感受到大自然與佛法融為一體,體會到「萬物皆無常」的微妙意義:在這短暫每一刻之中,靜待心中浮躁隨風而散,讓內在的清淨與覺知悄然生長。

坐於岩石上的他,不僅是在休憩,更是在用心聆聽與體驗生命的真諦。那一陣陣松濤,如同遠古的禪語,提醒著他放下執著與慾念,用開放的心靈去迎接每一次自然的恩賜。而那冷冽但溫柔的涼風,正如佛法中智慧的瞬間顯現,令他明瞭痛苦與迷茫往往在放下後迎來真正的解脫與覺醒。

隨著時間緩緩流逝,紅衣小僧在這片松林中獲得了難得的靜謐與內省,心中那善變與煩憂的雲霧逐漸消散。他感悟到,正如這片松樹般堅韌不拔,修行的道路也需要在經歷過風霜雨露後才能更顯珍貴。當他再次立起身軀,扶著岩石沿著山徑繼續前行時,內心已然充滿了一種超然的覺醒——每一次自然的輕撫,都是對心靈的一次洗滌與重生。

這段行山歷程不僅是身體上的前行,更是一場心靈的旅行。他從松濤中聽見了無常與永恆的交織,從涼風中感受到真理的脈動。那一刻,他明白:自我覺醒不在遠方,而存在於每一個靜謐、自在的當下。未來的路,不論崎嶇或平坦,都將在這份感悟中,變得更加充滿光明與希望。

《風入松·南大嶼郊游徑松濤》

芒鞋踏碎嶺頭雲。衣染松塵。盤根勁骨立乾坤。海天外、濤響通神。一霎風簷漱玉,千巖雨腳生鱗。

苔痕深篆古禪文。石冷銷魂。空花幻影本來真。且聽取、落子無痕。拈取松針挑月,袈裟捲起潮痕。

「濤響通神」「落子無痕」形成虛實對照,象徵禪機如棋局般莫測卻自有章法。

這首詞暗嵌趙州和尚「吃茶去」公案於「拈取松針挑月痕」,將日常行止提升至禪悟層面,呼應原文「自然恩賜即佛法」的核心哲思。

2025年5月20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