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那早暮的海岸邊,海天一色,波光粼粼,三位紅衣小僧靜立於軟金的沙灘上。此刻,海浪輕柔地拍打著岸邊,彷彿在輕聲低喃著天地間的和諧。正當他們凝視著這恬淡而美好的景致,天色突然變幻,微風轉作狂怒,烏雲密佈,大海也隨之掀起一層層驚濤駭浪。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使三位小僧心中生出一種急切的渴望:那傳說中永恆平靜的彼岸,彷彿藏著自心安頓與解脫的一道曙光。
凝聚在變幻無常之景下,他們默契地決定上舟共渡。兩艘映著歷史斑駁與年輕光彩的㠶船,靜靜地停泊在等待他們的彼岸。面對僅存的二舟與有限的水上資源,三位僧人知道,唯有公平的分配,才能破除爭執與私心,齊心協力迎向風暴。於是,他們在沙灘旁低語商議:每艘船由兩人共乘,但並非各自獨佔,而是輪流掌舵、共享桨槳;所有必需的供應——從繩索、篷布到些許乾糧,也都按等分的方式堆置在兩艘舟間。這一切,不僅是對物質資源的分配,更是對內心平衡與信心的公平承諾。
在分配的過程中,他們各自拋下了自我執念,迎向那典雅無爭的中道之精神。儘管兩艘船顯然無法各自承載一人的主張,但三位小僧竟在這不完美中找到了和諧之道:一者勇擔掌舵之責,操作船艙以穩住航向;一者則負責細察天氣與浪潮,為夥伴提點預警;而第三位則在兩舟間自由穿梭,成為聯繫平衡與資源共享的紐帶。他們以這流暢而默契的分工,似水般靜謐的心態在各自之間流動、交融,正如同那海面上的晨曦,均勻而不偏頗地灑向每一處波光。
任憑狂風怒吼,暴雨驟然,三位僧人心中卻自生一片澄明—這片澄明不是外界的平靜,而是那從公平與互助中生出的內在定力。每一次他們攜手推進、交換責任,都如一次心靈的洗禮,讓人領悟人生無常中,唯有捨棄執著與競逐,才能抵達真正的彼岸。兩艘舟在風雨中破浪前行,而他們內心卻始終懷著對永恆平靜的信念與對彼此無言的依靠。
終於,在那激盪海浪的催促下,他們共同跨越了風暴的洗禮。二舟雖不足以完全滿足每人對獨立駕馭的渴望,但在平均分配資源與心境之中,卻孕育出更深層的團結與信任。那片遠在天邊卻觸手可及的永恆平靜之岸,不再只是一個理想,更成了一段心靈共赴的旅程,在暴風過後,留下的,是彼此扶持與共享光明的印記。
《三人兩舟共濟到彼岸傳奇》
紅衣立,
海暮共潮平。
波光粼粼沙岸軟,
驟風翻墨浪千層。
彼岸一心凝。
舟二待,
均分物與衡。
執念拋卻中道顯,
舵穩察天紐帶行。
風雨自澄明。
舍競逐,
共濟破濤驚。
彼岸非遙憑此志,
光明普照是心燈。
和諧彼岸徵。
—
註解:
體裁以三五七言古詩為基,句式靈活交錯,三字簡提場景,五七言深化意象,末句五言收束,形成節奏頓挫,表達捨執共濟的佛祖精神。
2025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