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夏至七日青山禪院精進吟

(序:屯門有青山,禪院隱其間。紅衣小僧至,七日閉關禪。余觀其行止,如見維摩影,因效香山體,作五言以記修行七日事)

**其一·初啟**

夏至寅卯交,苔階凝露光。

紅衲坐虛室,眉間映朝陽。

石磬沉未響,松針落已香。

七日精進誓,如露亦如芒。

**其二觀雲**

翌日雲來早,翻捲過禪窗。

白衣蒼狗變,青峰黛色長。

呼吸隨聚散,起坐任炎涼。

童子掃落葉,掃卻復飛揚。

**其三·行禪**

芒鞋踏石冷,竹影拂衣頻。

蟬噪林愈靜,日斜徑轉深。

忽驚松子落,俄見蕨拳新。

行到雲生處,方知腳底雲。

**其四·誦經**

午後南風至,心經出綾唇。

梁塵因咒起,瓦雀傍簷聽。

一字一蓮花,千聲千月輪。

夕陽鍍金偈,飛上客衣襟。

**其五·瑜珈**

晨起舒猿臂,風來振鶴形。

指間流澗響,脊上走山青。

柔似三春柳,穩如五老峰。

忽然筋脈裡,雷雨過天庭。

**其六·晚課**

暮鐘撞山紫,列宿出簷青。

經誦海潮韻,風傳松塔馨。

某字忽滯澀,某句偏分明。

回首看同修,個個眼中星。

**其七·圓融**

七日如彈指,窗前月半輪。

收將朝露志,煉作夜珠明。

下山重入世,紅塵即道場。

回首青山院,雲中一杵鐘。

(跋:此詩分七章,章八句,取七日修行之數。押《廣韻》下平聲十二侵、八庚等部,間用入聲調劑音節。)

**夏至七日:青山禪院精進修行**

屯門青山禪院四面環山、古木參天,靜謐之中隱含著歲月的低語。紅衣小僧頂著夏日極盛的光芒,租下這座禪院中的一間禪房,於悄然流轉的時光中自訂了他的七日精進修行計劃。這七天中,禪院內外的景色從晨曦到暮霭,從朝露初凝到月影疏離,一字一句地訴說著無常與覺照的真理。

**第一日:初啟晨曦**

清晨,紅衣小僧在禪房的窗前靜坐,迎接夏至初升的朝陽。微涼的晨露在青苔上悄然閃爍,彷彿映出生命的第一縷光亮。他在心中默誦,定下未來七日精進之志。庭院中石徑的濕潤與古松的低語,正似那未來日子裡無數轉瞬間的啟示,輕輕敲擊心扉,喚醒沉睡的覺知。

**第二日:觀照無常**

晨光更加明亮,禪院內的老樹蒼翠欲滴,枝葉在夏風中輕輕搖曳。小僧盤腿而坐,在清幽的禪室中凝視著窗外流動的雲影,觀察著萬物變遷的微妙律動。他以呼吸為伴,細品那片刻的靜謐,從一縷微風中讀出諸法無常的語言,使心念隨時變化中保持著恆定的寧靜。

**第三日:行禪之旅**

今晨,他拋開了靜坐的單調,沿著蜿蜒的石徑步行而出。禪院外的青山日漸映襯出火熱的夏色,沿途滿是迎風搖曳的竹影與落英繽紛的小徑。每一步都充滿著覺察,紅衣與青山、赤日與碧樹相互輝映,彷彿告訴他:行走間亦可達至心靈的淨土。

**第四日:慈悲與誦經**

午後,禪院內回蕩著低沉而悠揚的經音。紅衣小僧於庭院中擇一靜處,誦念心經,聲音在古牆間反響,猶如夏風輕拂過荷塘水面。這音韻不僅洗滌了他心中的塵埃,也讓四周縷縷斜陽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暈,萬物在這詩意的共鳴中突然變得柔和而慈悲。

**第五日:動中靜觀**

黎明之後,禪院的庭園變得生機盎然,小僧開始與身體對話。他輕舒肢體,結合瑜伽般的緩動與正念之呼吸,在柔風微拂中尋找身心的和諧。金色的晨光灑落在每一片葉子上,映出生命無數小小的律動,正如他心中那連綿不絕的機緣,時而舒展、時而收斂。

**第六日:聲音共振**

黃昏降臨,日落餘暉與寺院的鐘聲交織出一曲自然與人心共鳴的樂章。紅衣小僧與幾位同修聚集於古廊,不約而同地誦讀佛經,聲聲入心。這天際的晚風捎來遠山的低吟,與誦經的聲韻交相輝映;每個字句彷彿都承載著歷史的沉澱與未來的希冀,令人忘卻凡塵喧囂。

**第七日:整合昇華**

修行的最後一天,天色由明轉暗,禪院內的景色也自信光明向日暮轉換。紅衣小僧於夕陽下靜坐,回顧這七日的點滴:晨曦中的初啟、正午的無常、行禪中的迴響、誦經時的慈悲、動中尋得的和諧、及聲音中共振的寧靜。隨著暮色漸深,他將這所有的體悟化作心底永不熄滅的明燈,準備邁入下一段更深的修行旅程。

於這夏至七日中,屯門青山禪院不僅是大自然的靜謐書頁,更成為紅衣小僧心靈洗滌與覺醒的絕佳道場。每一日的景色變奏與修行方式,都彷彿在無聲訴說著:在光與影的輪轉中,心若明鏡,終能映照真我。

2025年6月21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