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滑板易筋經

破曉篇

北嶽裂晶芒,銀線繡僧袍。

雙列靜無聲,法輪臥雪濤。

足底觸礪石,震骨醒晨朝。

啓行篇

方丈立霧中,一語破霜曉:

「行板即行禪,心搖板自搖。」

眾推板尾起,山海共傾腰。

疾馳篇

石縫咔嗒響,木魚出雲嶠。

汗珠凝眉峰,寒露鑄冰鞘。

南崖忽臨空,墜浪化飛鏑。

頓悟篇

古魂失重心,回眸攝驚鷂。

光遞綠熒棒,夜航得燈標。

動靜原無二,板底見真詔。

歸航篇

收板列松架,鹹風纏屐繩。

方丈望海立,身影寫偈誦:

「驚步盡是道,滑處即禪乘。」

第一縷曙光輕輕撥開夜幕,從北岳雪峰的冰晶縫隙灑下,宛如銀線觸及紅衣小僧的肩頭。他們排成兩列,滑板靜卧於足下,像沉睡的法輪等待喚醒。腳掌貼上板面,鞋底的橡膠瞬間感受到石板道的粗粝,微微震動,一種「今朝已至」的警覺與暖意同時在心底升起。

滑行前的片刻寂靜,只有寒風穿過衣襟的嗖嗖聲與遠處海浪在花崗岩崖壁上撞擊出的低吟。方丈現身於道場門廊,輕吐一句:「行板如行禪,心若不定,足難穩。」聲音穿過晨霧,落在每個小僧的胸口,引發細微共鳴。他們齊齊推起板尾,身體前傾,重心在瞬間分秒必爭地調整。

滑行的節奏如同呼吸節拍:一推一滑,推一停。當板底劃過石縫,「咔嗒」回聲一浪高過一浪,像木魚回響在山谷,又似法螺號角遠催歸心。小僧靜注目光,任血液在四肢燃燒,汗珠與晨露交融於眉宇,卻無人輕抹——那沾額的冰涼,正提醒著他們「此時此刻,唯心作主」。

一轉彎,他們駛近南崖邊緣。懸崖下的海水翻騰,浪花撞擊岩層,飛沫溅上岩壁,又在晨光裡化作無數晶點。小僧古漢魂突感腳下一空,幾乎滑出界線,心跳猛然加速,時間彷彿凝滯。他倏地回首,目光與摔落的恐懼相撞,卻在下一刻像被光芒融化,緩緩回到平衡。落板之間,他悟到:人生如滑板,始於推力,勝負轉瞬,唯不斷調整重心,才能不被懼怕絆倒。

方丈靜靜注視,待古漢魂晃動之後再度穩住身形,輕輕點頭。然後,他拔下一條綠色熒光棒,遞給古漢魂,說:「讓心光常亮,才不易迷失於夜色。」那一刻,熒光棒在微霧中發出柔和光暈,猶如法燈在夜中照見自性。小僧手握微光,仿佛握住了無常裡的恒定。

訓練臨近尾聲,曙光已漸漸攀上天空中央,山巒與海面都被暖色染得柔和。眾僧排隊將滑板整齊歸架,鞋帶帶著剛滑行過的細砂與海鹽的氣息,散發出混合着泥土、海腥與松煙的特殊味道。這股氣味,標誌著身心在動與靜之間蛻變,恰如禪行中「動中參禪」的最佳注腳。

最後,方丈在崖邊佇立,對晨光與他們形成的身影投以無聲祝福:「走過步步驚心,才懂每一步皆是路。」在這幅山海交織的畫卷裡,滑板與佛法相融,跌倒與站起皆成覺悟。紅衣小僧們終於明白:晨曦一小時,不只鍛鍊筋骨,更淬煉意志;扶板起行,亦是攜法登道。

在塵世的邊緣,修行不再只在禪堂靜坐,而是在滑行的每一瞬間,將身心與外境融為一體,讓每一次平衡都成就「動中不動」的禪悟。

2025年6月28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