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鶯啼序·篆刻三生石

天笠曉煙罥碧,鎖蒼崖古木。

碎珠露、漫點苔衣,恍聽幽籟相續。

有奇石、凝雲孕月,星紋暗引洪荒綠。

被藤蘿拂見,虹光忽生巖腹。

紅袂僧來,寶相垂目,撫玄珪若觸。

指隙裏、千劫因緣,篆痕深處潛伏。

「請鐫翎、三生怨解」,「願銷盡、業塵如沐」。

「待朱砂、滲骨成文,破冥破夙。」

霜刀走隙,羽筆迴鋒,字字化靈鵠。

「生」字旋、翼垂銀漢;「解」字開、爪裂寒玉;

「怨」字藏雷;「結」字縈絲,宿縛終崩簇。

乍石髓、鏗然鳴珮,萬籟俱寂,一縷檀煙,繞根而馥。

趺跏影淡,風動經幡,餘音在空谷。

「石可銘、心須勤護。夜雨晨鐘,刻骨禪機,莫令湮覆。」

移將樹底,同根連脈,朝暉夕霂長滋養,記當時、血寫蓮華足。

青衫拭土,殷紅愈顯真如,墨麝暗沁縑軸。

重簾捲處,宿鳥驚飛,認字間躑躅。

似說道、冤親平等,愛憎原虛,五蘊非堅,六塵皆倏。

窗前禮罷,行藏書盡,澄懷觀得慈悲境,縱潮音、淘盡前生慟。

從教朱篆生芒,照破迷津,萬山盡旭。

清晨的霧氣猶如輕紗,籠罩著天笠山麓那片濃密的樹林。鳥啼偶然自枝葉間跳躍,迴響於潮濕的空氣裡,像在低聲訴說某段久遠的因緣。我的摯友天初,沿著古舊的小徑,無意中在一片藤蔓密佈的崖壁下,拾得一塊形如半月的奇石。石色灰黑,礦脈淺顯,卻有微微光澤,似藏著星辰。

他帶著好奇與敬畏,將奇石呈於紅衣小僧面前。晨光透過樹隙,一縷縷灑在僧袍上,映出一片溫潤的朱紅。小僧垂目,指尖輕撫石面,彷彿能觸到它深層的記憶。天初靜靜道:

「請師父以鳥篆刻下‘三生石解怨結’六字,願我能破除前生今生的惡業糾結,於此業力濁海中尋得一線清明。」

紅衣小僧端起凿刀與朱砂,心無旁騖地落座於石前。他先在紙上細細擬形,用鳥篆獨有的翎羽般筆劃,勾勒出“生”字的迴旋,讓一點曲線如鳥翼撲動;“解”字卻開合有度,似利爪攀藤;“怨”字陰翳中見陽剛;“結”字纏綿曲折,如同宿世的縛鏈。最後兩字落筆,整塊石頭頓時沉穩而透亮,字字鏗鏘,字字善契。

一旁的天初凝視那被雕琢過的石面,心中如池水被投入一顆石子,漣漪漫過整個身心。他跪於石前,輕輕合掌,閉目良久。悄無聲息間,微風翻動衣襟,帶來遠山一縷花香。似乎有什麼結縛在那刻下的幾筆裡被解開,隨著吐納的呼吸,散落於清涼林間。

小僧收刀後,並未急著起身。他說:「石可不忘,心更須護。刻下文字,只是提醒你──過去的業障如影隨形,今生的每一念則能重塑未來。若要真解怨結,還需每日自省與慈悲陪伴。」他將石置於樹根之側,與根鬚相依,讓潮氣與陽光共同滋養此刻的誓願。

天初輕聲答應,拂塵拭去石面薄土,然朱砂字跡依舊鮮明。他將奇石珍藏於屋角,早晚禮拜,書寫當日所行所念,誓以淨業驅散心中陰霾,讓「三生石解怨結」在生命中不再只是六個字,而成為日常的光明。

那日以後,每當風雨或塵煩襲來,天初便掀開窗幔,凝望那塊奇石。他看見文字間仿佛有鳥翼振動,也似見己身的煩惱在字裡逐漸化去。解怨結,原來是解開對自他強加的執念與怨憤,才能讓清淨與慈悲流注至心底最深處。

2025年6月29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