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針篩霧,正巖扉虛白,苔痕青蹙。百衲紅雲巖隙坐,鬚鬢漫隨煙綠。貝葉封塵,經函束絳,石上枯禪熟。林禽偷眼,不知真境幽獨。
猶記劫火燒殘,南來杖履,荒寺鋤寒玉。露電光中身是客,銷得三年茆屋。海月窺簷,天風洗缽,鑄就蒼寒目。曉鐘催起,一山雲氣新沐。
感言散文
霧靄深處,我看見一位紅衣長老靜坐於岩石之上。那一襲紅袍,在藍綠灰的氤氳中,像一簇不滅的火焰,既孤獨又堅定。這不是尋常的畫面,而是一段生命的見證——菩提達磨,寶善島定心寺的長老。
他的一生,從孤兒的淒苦起步,歷經戰亂的流離,卻在荒蕪之地開墾出心靈的沃土。童年的失所,沒有將他壓垮,反而鍛造出一種沉靜的力量。當他在松樹下盤坐三日不動,人們稱他為「松下僧」,這不僅是對他禪定功夫的讚歎,更是對他生命韌性的敬仰。
我凝望這幅景象,心中湧起一種深沉的感觸:人與自然並非對立,而是彼此映照。松樹的挺拔、竹林的堅韌、霧氣的流轉,都在訴說著生命的無常與恆常。菩提達磨的靜坐,正是將這一切收攝於心,化為安定與慈悲。
那卷白色的捲軸,靜靜放在他腳邊,紅布的鮮明提醒著我:即使在最淡泊的修行裡,仍有一份鮮活的熱情,一份不願被遺忘的初心。
於是我明白,所謂修行,不是逃避世事,而是將苦難化為力量,將孤獨化為智慧。菩提達磨的身影,讓我看見了人心最深處的可能——在風霧之間,仍能坐出一片澄明;在坎坷之後,仍能活出一份自在。
這便是「松下僧」留給我的啟示:生命的重量,不在於外境的起伏,而在於心中那份不動的光。
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