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場景簡介
一間雅潔的書房,兩張英式單坐牛皮沙發並排,之間放一個圓形小茶機,茶機上擺一朵鮮花。書架排列嚴整,窗外可見微冷的光線。燈光溫暖,音效有輕微風聲與遠處鈴齒聲。舞台正中偏前為兩人對坐區,兩側留白以便移動與行禪。
人物
Whitefume(古漢魂)
中文意涵:白煙、古魂、靜定之氣
「Whitefume」意指白色煙霧,象徵老僧如香煙般淡泊、靜定、歷經歲月而不著痕跡。
– 「古漢魂」則暗示他承載古老修行傳統,語言如古文,行止如老松,內心如白煙般清明而不執著。
– 他代表收攝、智慧、慈悲的成熟面貌,如立冬第一日的安定與藏養。
Joyfulsea(游戲海)
中文意涵:喜悅之海、遊戲心、開放之境
「Joyfulsea」意指喜悅的大海,象徵少年僧心如海洋,廣闊、好奇、充滿生命力。
– 「游戲海」則帶有一種輕盈的修行態度——在慈悲與智慧中遊戲人生,不失童心。
– 他代表慈心、探索、學習的活潑面貌,如立冬第二日的開展與互動。
這兩位角色如陰陽互補,一靜一動、一老一少,共同展現立冬三日修行的節奏與深度。
序幕
燈光慢慢亮起,兩人已坐於牛皮沙發,茶機冒著薄薄白煙,鮮花在暖光下含苞。老者閉目,少年凝視窗外。
老紅衣小僧古漢魂(慢)
立冬三日,便如三道門。你想從哪一道進去,孩子?
少年紅衣小僧游戲海(直率)
從所有門同時進去。哪一道最難?
老者微笑,茶機發出一聲輕響。舞台過渡到第一日的場景燈位。
—
第一天 收攝與安定
舞台動作
燈光微暗,晨光投在書桌。兩人從沙發上起身,做短時靜坐的動作(閉眼、端坐、合掌)。
對話
少年(低聲模仿)
呼吸,好像會把外面的冷也吸進來。
老者(提示)
數息三十,讓心有個可靠的節拍。收住念頭,不與它同行。
(兩人同時緩慢起身,做行禪,步向舞台左側,腳步有節奏)
少年
行走時,我怎麼能不想未完成的事?
老者
把「未完成」當作雲。看它來,看它去,不拖下去。行中觀足,足中見心。
(燈光淡出至晚課時間,兩人回到沙發,少年拿起一本小經本)
老者(示範)
誦一句,心便有聲。聲能覆蓋無序。
少年誦出低音,聲音從小到穩,茶機的蒸氣伴隨。
結尾鏡頭
老者點頭,二人各自拿出紙筆做夜間三問筆記,燈光緩緩暗下。
—
第二天 發展慈心與關係實踐
舞台動作
晨燈明亮,窗外光冷如洗。舞台中心放一小籃食物或一杯熱飲作道具。兩人面向觀眾坐定。
對話
少年(誠懇)
我想向遠方的一位路人發慈心,可我不知道怎麼開口。
老者(微笑)
慈心先在語內。先在心裡送一句祝福,然後讓手去做一件小事。
(少年站起,模擬走出舞台去遞一杯熱飲的動作,回來時臉色柔和)
少年(回座)
那人臉上有些驚訝,然後笑了。
老者
善行不是為了回報,而是為了溫暖你心裡的冰。慈悲迫不來,它要一點一滴。
中段
兩人做有意識的溝通練習,老者充當傾聽者,少年練習簡短真誠的回應。燈光在練習中拉近,聲音更為親密。
老者(教導)
聆聽即布施。語言能建橋,也能挖坑。選擇建立的方式。
(舞台邊緣播放短暫義工場景音效,象徵小型施食或志願行動)
結尾鏡頭
夜間,兩人誦懺,少年誠懇檢視自己的粗心。最後互相寫下當日三項善舉,燈光溫軟地收束。
—
第三天 內觀整合與智慧培育
舞台動作
清晨光線溫柔但寒意更深。茶機的蒸汽更緩慢。兩人端坐,桌上放一本法義與一張小紙條寫著「放下」。
對話
老者(引導)
今朝,坐久些。看見念頭像浪,浪來浪去,你何以為岸?
少年(沉思)
我常把念頭當成我自己。我試著放手,卻緊抓不放。
老者(安靜)
放下不是遺忘,而是把手鬆開。鬆開,才能拿別的東西。
(二人進入深度內觀的表演段落:緩慢呼吸、面容表情微動、長時間的靜默營造張力)
中段
少年朗誦選段法義,語句短促卻有力,老者間斷與之對話,兩人把近三日的體驗互相述說並整合成一句話。
少年(總結)
第一日安定,第二日把心伸出去,第三日把兩者合一,成了一個循環。
老者(微笑點頭)
循環即道。外在季節幫你做提醒,內在修持則把天氣變成習慣。
結尾儀式
二人各自做一個象徵性放下儀式:老者燃一小炷香,少年把寫著懸念的紙條投入火盆(道具安全處理),火光映在他們臉上。然後一同合掌祈願,將三日的學習化作日常的承諾。
—
尾聲 回到書房
燈光恢復原始書房的暖色,二人回到沙發,茶機靜止,花朵安靜。少年把三日筆記疊起來,遞給老者。
老者(語重心長)
將這三日放入你的口袋。冬日還長,修行也是。
少年(帶笑)
那我們再走下一個三日循環。
兩人起身,手扶茶機,慢慢走向舞台側門。燈光緩緩熄滅,只有鮮花在一道餘光中隱約可見。遠處鈴聲一聲接一聲,化為幕下音效。
劇終。
#StudyRoomStagePlay#WinterMindJourney#PracticeIsLife
#semtencholing定心寺##dzogchenmeditation#spirituallife
#attainbuddhahoodthroughmeditation
2025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