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參松

霧鎖蒼崖瀑似經,赤衣踏石夢魂驚!

孤松盤根凝鐵骨,願洗塵心證此生。

散文

場景描寫

薄霧像紗,瀑聲如經。韋福明身著一襲紅衣,光潔的頭顱在冷色光裡微微反光。他沿著濕滑的石徑下行,步履穩重但心有波動。思過崖的懸崖高聳入雲,瀑布自雲端裂開,分成數條銀鏈,攜著霧氣與水花直撲而下。瀑底的巨石長滿青苔,幾隻飛鳥在霧縫間掠過,聲息悠遠。空氣裡帶著水汽、松脂和泥土的冷冽香氣,整個世界既肅穆又清澈。

獨松前的儀式動作

韋福明走到那株盤根錯節的古松之前,雙手合十,行了一禮。他沒有多言,只是凝視那株孤松:樹幹在風中盤旋,根深鎖於裂石之中,枝葉在瀑霧中滴落水珠。紅衣在冷光下成為一處溫度,他感到胸中既有懺悔也有決心。方丈的無聲囑咐仍在耳邊:看它,然後以詩自喻志願。

發願詩(韋福明所寫)

我以古松為誓,根深石不移;

風吹雨打不改色,雲霧中自持。

若有猶豫隨流水,願將塵緣化潮泥;

若遇逆境不失志,常保清淨與慈悲。

詩中意涵與內心轉折

詩句既是對松的觀照,也是對自身軌跡的承認與翻新。韋福明以松的牢固立誓:在修行的暴雨與誘惑面前,不以外境動搖本心;在過失和悔恨面前,願以行為洗滌,而非逃避或怨懟。瀑聲像一部見證,他在流水的永恆運動中看見了緣起無常,也在松的長青中看見了持戒與恆心。

結語動作與回寺的步伐

寫罷詩,他將紙折好,放在松根附近的一塊乾石上,雙膝下跪,默念一聲「願」。起身時,紅衣在霧中更顯沉靜,他回望瀑布一次,像向天、地、松樹與自身的過往作最後的告別。腳步雖然還是朝回寺的方向,但每一步都像把新立的志願踏實於心,回向方丈與眾僧時,韋福明的聲音格外平和且堅定。

#靜觀如松#StillnessLikeThePine#semtencholing定心寺##dzogchenmeditation#spirituallife

#attainbuddhahoodthroughmeditation

#lettingbeinnaturalness.

#littlemonkinred紅衣小僧

2025年11月10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