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在世間,
紅衣臨碧水,
童笑映金田。
樺影風中定,
禪心雲外圓。
出離非逃世,
慈慧入平川。
散文
在一個陽光和煦的夏日早晨,河岸邊的草地綠意盎然,粉紅與金黃的野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白樺樹的枝葉篩下斑斕光影,映照在一群紅衣小僧的身上。他們靜靜地坐在河邊,面向藍色的水面,聆聽一位年長僧人以手勢講述佛法。他的語言不疾不徐,像河水般流淌,在空氣中留下柔和的迴響。
這不是寺院的講堂,也不是山林的閉關之地,而是一片田園詩般的鄉村景象。河中幾位村童嬉戲玩水,笑聲清脆如鈴,水花飛濺如蓮。對岸的金黃田野中,人們或坐或行,在陽光下閒談、休憩,遠處青山起伏,一棟小屋靜靜地佇立在林間。
這幅畫面,正是「出世與在世的平衡」的具象呈現。紅衣僧袍象徵著出離心與戒律,是對世俗欲望的放下與超越;而他們所在的場景,卻是世間最日常的田野與村落。佛法並非遠離人群,而是在人群中流動、滲透、轉化。僧人不只是修行者,也是生活的見證者與慈悲的實踐者。
村童的嬉戲不是對修行的干擾,而是對生命本然的讚頌。他們的純真與自在,正如佛陀所說的「初心」,不染不著,自然流動。田野裡的人群也不是背景,而是佛法的潛在聽眾,是那無聲的眾生,在陽光下接受慈悲的照拂。
這樣的畫面提醒我們:佛法不在遠方,不在離群索居的山林,而在我們每日所行、所見、所感之中。它可以是一句話、一個手勢、一個靜默的凝視,也可以是一場村童的嬉戲、一片田野的金黃、一棵白樺的搖曳。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真正的修行,是在生活中活出智慧與慈悲,在人群中守住寧靜與覺察。如同這幅畫中的僧人與村民,彼此不打擾,卻彼此成就,共同織出一幅靜謐而深遠的生命圖景。
—
#佛法在世間#semtencholing定心寺##dzogchenmeditation#ChineseClassicalPoetry
#attainbuddhahoodthroughmeditation
2025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