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辯經

金筆西斜染石庭,羅馬庭院映餘馨。

藤蘿繾綣拱門碧,橄欖疏枝影漸傾。

僧袍赤染雙童靜,卷軸橫陳案上平。

辯論聲中天地寂,金光脈脈撫衣襟。

古漢年少眸光炯,語若寒鋼破浪行。

手勢分明裁界限,論鋒犀利徹心靈。

赤鍊山長神色斂,煉詞爐火內融凝。

沈吟默照聽音辨,禪意深藏暗影生。

卷裡玄機探我無,因果相扣意念殊。

邏輯為劍剖字句,層層剝解辨真愚。

經驗成爐融百味,比喻填空白不虛。

理性感通同印證,真知灼見自坦舒。

潮湧比劃勢洶湧,古井回聲緩且殊。

嚴密難容例外現,邏輯漸軟觸應無。

觀破語言存界限,細微標示悟精粗。

磨合火花光影駐,庭院深處倍清孤。

夜幕將垂金漸褪,卷合無勝亦無負。

辯經非為爭冠冕,映照心靈啟悟途。

理性辨析思行正,經驗承擔意念符。

袈裟披就紅霞裡,信念深沉萬籟俱。

場景與光影

夕陽像一支溫柔的筆,沿著古羅馬庭院的石縫慢慢描繪金色的線條。拱門被常春藤輕柔包裹,橄欖樹的老枝在光裡投下長長的影子,石柱間透出遠處建築入口的輪廓。兩位身著深紅藏僧服、禿頭而沉靜的少年坐在花紋地毯上,面對面,矮木桌和未展完的羊皮卷在他們之間像一張等待開啟的誓約。周遭一切在這一刻都像是為辯經而靜默守候的聽眾。

人物與氣質

古漢魂年幼但目光堅定,他的語調像磨亮的鋼一樣清澈,右手的手勢每一次都像在為論點切出一個分明的界限。赤鍊山年長,面色安詳,聽的時候像是在把每一句話放進胸中的熔爐裡慢慢煉化,他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種回應。兩人的紅衣在夕光下幾乎化作同一塊色帶,但論辯的節拍在他們之間流動,互為砥柱。

辯題與方法

羊皮卷上記錄的不是單純的經文字句,而是問題:教義裡的「我」與「無我」如何在日常心念中顯現;因果的鏈條如何在行為與意念之間扣合。古漢魂以邏輯作為劍,從字句的本義出發,一層層剝解語句的前提與結論;他提出假設,拆解反證,語句緊湊如齒輪運轉。赤鍊山則以經驗為爐,從生活的細碎感受和禪修的沉澱回應,他以比喻和沉默填補論證的空白,讓理性的結構與感受的重量互為印證。

交鋒與轉化

古漢魂的比劃像潮水,來勢洶洶又有規則;赤鍊山的回應則像古井中的回聲,緩慢但能反照深處。一次次辯證中,古漢魂發現有些命題在嚴密邏輯下顯得絕對,卻在生活的例外面前變得柔軟;赤鍊山則在古漢魂的嚴密中看見語言的界限,於是用更精準的語句將自己在經驗中看到的細節標示出來。兩種方式互相磨合,火花既是碰撞也是照見,庭院裡的光線因此更深了幾分。

結語與回響

夜色還未完全降臨,金光逐漸退去,兩人將卷軸合攏放回桌上,沒有誰贏也沒有誰敗。他們的辯經不在奪取真理的冠冕,而在彼此映照中把教義變成可觸可行的日常:理性教會如何辨析,經驗教會如何承受。當他們起身、披上赤紅的袈裟走向暮色,庭院仍靜,石柱間留存的是論點的餘溫與兩顆心靈互相鍛造出的更深沉的信念。

#辯經之光#DebateInDharmaLight

#semtencholing定心寺##dzogchenmeditation#spirituallife

#attainbuddhahoodthroughmeditation

#lettingbeinnaturalness.

#littlemonkinred紅衣小僧#ChineseClassicalPoetry

#中國古典詩

2025年11月17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