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八六子·為乘客提燈引路

夜潮平。鐵軌蜿蜒,銀鏈環繫松汀。看碧火車頭破霧,赤衣人影臨風,海天共聽。 鐘樓針劃寒星。月臺石柱凝露,磚牆暗溯前盟。漫執起、琉璃一盞心焰,汽笛沉魄,浪紋鐫史,猶照見、殖民煙痕未冷,鯨濤韻骨初成。待重經,春軌綻花又明。

現代感言散文

在寶善島的夜色裡,鐵道的鳴響總帶著一種古老的節奏。這座島嶼雖小,卻有一條環島的小火車鐵路,像一條銀色的環鏈,將海風、松林與人們的日常串聯起來。

赤熖——那位年輕的紅衣小僧——在這裡並非只是過客。他肩負著一份奇特的職責:鐵道員。白日裡,他的身影常在月台與車廂之間穿梭,檢視車輪與軌道的接縫,或是靜靜坐在鐘樓下,聆聽遠方浪濤與鐘聲交織的韻律。

那輛小火車,塗著鮮綠的車頭,側面醒目地標著「寶善號」。它的設計粗獷而實用,鐵皮外殼在潮濕的海風中依舊閃著光澤。車廂不多,卻排列得井然有序,像是島嶼的脈搏,載運著貨物與旅人,緩緩繞行於這片土地。

車站建築以紅褐色的磚塊砌成,樸實而堅固。拱形的窗戶與厚重的石柱,帶著二十世紀初殖民時期的影子。其後方,一座尖頂鐘樓高高聳立,鐘面在月光下泛著銀白,時針與分針靜靜劃過夜空,提醒著人們時間的流轉。

月台並不寬廣,卻承載著無數啟程與歸來的腳步。夜幕低垂時,赤熖總會提起一盞煤油燈,燈火在風中搖曳,映照出他紅衣的褶皺與稚嫩的臉龐。當列車準備駛離,他便舉起燈,將那一抹溫暖的光送向車頭。這是出發的訊號,也是祝福的象徵。火車的汽笛隨之響起,低沉而悠遠,與鐘樓的鐘聲一同迴盪在夜空。

在這樣的時刻,寶善島似乎凝固在一種詩意的靜謐裡。鐵道、車站、鐘樓與月台,不僅是建築與機械的組合,更是島嶼記憶的載體。而赤熖,那位紅衣小僧,則成了這段記憶的守護者。他舉起的煤油燈,不只是為列車照亮前路,也為這片土地點燃了一種恆久的光。

#提燈引路

#守護每段旅程

#安全到達的承諾

#月台上的守候

#紅衣小僧的光

#夜色中的方向

#GuidingLight

#SafeJourneyForAll

#LanternOfHope

#PlatformGuardian

#LightTheWayHome

#SafetyInEveryStep

2025年9月29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