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衣小僧急步走在夜幕初降的時刻,為了趕路他貪圖那條捷徑,踏進了一片陌生而幽深的森林。月光稀薄,樹影搖曳,彷彿每一片枝葉都在低語著未知的秘密。行於危險邊緣的瞬間,他內心忽生悸動,意識到自己身處困境,正是那時,他想起了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教誨:在最絕望的時刻,菩薩定會以各種形式現身,指引迷途的眾生。
正當他感到孤寂與恐懼之時,一陣輕柔的犬吠打破了夜的沉寂。紅衣小僧抬首,見到一隻小狗正靜靜注視著他,那雙眼神裡似乎蘊含著無盡慈悲。那一刻,他便深深相信:正是觀世音菩薩化作這柔弱的使者,前來牽引他走出危險。隨著小狗緩步前行,他跟隨著這道溫暖的光影,穿越曲折幽徑,來到了隱沒在樹蔭中的一座破舊小廟。
破廟外觀殘破卻不失莊嚴,牆面上那依稀可辨的佛像彷彿在向迷途者訴說著久遠的智慧;角落裡,一塊簡陋的蒲團安靜地躺著,而旁邊那古老的燒水設備則彷彿在默默記錄著歷代修行者的足跡。這一切像極了一場無聲的召喚,讓紅衣小僧在心中生出一股莫名的平靜與知足。
在那孤寂的夜晚,小廟雖簡陋卻別具一格,就像人生路上的挫折與磨難,殘破中蘊含著真實與契機。紅衣小僧盤腿而坐,點燃一盞微弱的油燈,靜心觀察自己緩慢而均勻的呼吸。他感到,每一口氣息都是與大自然及無常世間交流的橋樑;每一個呼吸,都彷彿從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光輝中汲取到暖意。
那一晚,他在簡陋中獲得了不可多得的修行體驗。迷失森林的危險,因菩薩化身為小狗的指引,而化作一段珍貴的禪修歷程。他明白到,困苦環境並不全然是厄運,相反,它是心靈得以熬練、智慧得以開啟的機會。在靜謐的夜色中,紅衣小僧追隨著心中的覺知,感恩這意外的安排,因為正是在這種艱難中,他更深體會到佛法無處不在的護佑與恩澤。
晨光微露,他從夢中醒來,心中那股經歷風霜後的明凈感,似水般流淌。他知道:無論世事如何險變、路途如何曲折,只要心念清明、正念不移,觀世音菩薩定會以最意想不到的形式降臨,帶領他走向那光明正確的道路。這次短暫而奇妙的遭遇,更令他珍惜每一次修行觀呼吸的靜好時刻,認識到真實的平安與覺悟往往隱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裡。
《紅衣小僧迷失森林脫險記》
暮色沉,小僧踏徑入深林。
枝影亂,暗語潛風月半侵。
驚悸生,迷途方悟慈悲音。
忽犬鳴,柔眸似水映禪心。
隨影行,殘廟苔痕掩法印。
蒲團陳,簷漏星霜證古今。
燈如豆,吐納煙雲天地近。
夜無聲,一息一念皆觀音。
破壁寒,苦厄偏生般若刃。
曉光浮,覺路原來在寸襟。
注:此詩依循「三七雜言古風體」節奏,以三言七言交錯摹寫紅衣小僧歷險悟道之過程。
2025年5月24日